|
一、什么是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关节病变,骨关节炎的名称极多,如肥大性骨关节炎、退行性关节炎、变性性关节炎、增生性骨关节炎或骨关节病,均指一种病,国内统一使用骨关节炎。其患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,女性比男性多发。骨关节炎以手的远端和近端指间关节,膝、肘和肩关节以及脊柱关节容易受累,而腕、踝关节则较少发病。 骨性关节炎的主要病理改变为软骨退行性变性和消失,以及关节边缘韧带附着处和软骨下骨质反应性增生形成骨赘,并由此引起关节疼痛、僵直畸形和功能障碍。 正常情况下,关节之间摩擦力很小不会造成磨损,除非过度使用或损伤。造成骨关节炎的最可能原因是合成软骨成分的异常,如胶原(是一种坚韧的、结缔组织中的纤维蛋白)和粘蛋白(一种产生软骨弹性的物质)的异常。另外,软骨虽然生长旺盛,但是很薄,其表面很容易发生破裂。关节边缘的骨过度生长,形成可以看见和摸到的包块(称为骨赘)。骨赘引起关节面不平,干扰正常关节的功能,引起疼痛。 骨性关节炎在临床上,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类。原发性骨关节炎,是指用目前所有的检查方法查不出病因的骨关节炎,通常所指的骨关节炎属于这一类;继发性骨关节炎是指在其它各种病因或疾病的基础上,诱发的病变,如创伤、类风湿关节炎、神经及内分泌疾病等。这一类骨关节炎的病变比较局限,不伴发赫伯登结节。反复使关节劳损的人群是患骨关节炎的高危人群,如铸造工人、矿工和公共汽车司机等。但是进行长跑锻炼的人却不是患本病的高危人群。肥胖是造成骨关节炎的主要因素,但目前证据尚不充分
三、骨性关节炎症状 1、原发性骨性关节炎多发生于50岁以后,女性多于男性,继发性关节炎,发病年龄较小,30-40岁多见,最常见的关节为颈椎、腰椎、髋、膝、踝、肩、肘、手指等关节 2、骨性关节炎早期主要临床表现是:以僵硬为主、劳累、受凉或轻微外伤而加重,肢体从一个位置换到另一个位置时困难,稍活动疼痛僵硬很快缓解:如:早晨起床或久坐后起立时,出现僵硬、疼痛,症状明显,经过活动后关节症状减轻或消失,由于早期出现此症状不被重视,加上没有及时治疗,此症状慢慢加重,每1-2年急性发作一次,发作时关节轻微肿胀或有少量积液,有时关节活动出现摩擦感,功能受到一定影响 3、骨性关节炎晚期关节疼痛加重,夜间休息时能疼醒,疼痛为持续不断,直至关节变形,肿大,功能活动受到障碍生活不能自理。
1、症状和体征 。 2、X光检查、诊断。骨关节炎具有特异性:关节软骨以增生为主,关节面粗糙,关节间隙变窄。 3、实验室检查,骨关节炎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,血沉不快,C肽-反应蛋白不升高。 1、骨性关节炎非药物治疗 包括患者的健康教育、自我训练、减肥、有氧操、关节活动度训练、肌力训练、助行工具的使用、膝内翻的楔行鞋垫、职业治疗及关节保护、日常生活的辅助设施等等。欧美国家相当一部分患者通过以上治疗可以减轻症状,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。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投入和医护人员的观念还比较薄弱,今后加强这项工作的力度是各级医务人员应该重视的。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常出现股四头肌肌力减弱,以往认为这是由于废用性萎缩引起的,但国外近来研究认为,股四头肌萎缩并不完全是骨关节炎引起的,而股四头肌肌力减弱可能是造成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危险因素之一,由于股四头肌肌力的减弱,膝关节的稳定性受到了影响,正常肌肉所应有的缓冲能力降低,因此加强股四头肌肌力的训练和有氧训练对骨关节炎病人是有益的。
2、骨性关节炎药物治疗 (1)透明质酸钠:为关节腔滑液的主要成分,为软骨基质的成分之一,在关节起到润滑作用,减少组织间的磨擦,关节腔内注入后可明显改善滑液组织的炎症反应,增强关节液的粘稠性和润滑功能,保护关节软骨,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与再生,缓解疼痛,增加关节的活动度。常于关节内注射,1次25mg,1周1次,连续5周,须严格无菌操作。
3、骨性关节炎手术治疗 骨性关节炎症状十分严重、药物治疗无效的,且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,就应该考虑手术干预。 1、对膝关节骨关节炎,有人主张先行关节镜下关节清扫术,这一类手术对有些病人术后近期有一定的疗效,但远期效果则不能肯定。 2、关节置换手术对于大多数骨关节炎、股骨头坏死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,在缓解疼痛、恢复关节功能方面具有显著效果,但由于关节置换手术存在一定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,如部件的松动和磨损、骨溶解,这些并发症目前还不能完全解决。因此,严格掌握关节置换的手术指征显得十分重要。严格地讲,手术指征包括:①有关节损害的放射学证据;②存在中到重度的持续疼痛或者已造成残疾;③对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。 由于人工关节置换的效果与手术时间的长短、医师的经验、病人术前的身体条件、围手术期处理和康复训练等因素密切相关。因此一个好的关节外科医师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,并且训练有素、技术熟练,才能独立胜任人工关节置换手术。 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“骨痹”范畴,首见于《黄帝内经》,为中医痹病理论之源。《素问·痹论》提出“筋痹”、“脉痹”、“肌痹”、“皮痹”、“骨痹”的概念,描述其特异性症状“痹在于骨则重,在于脉则血涩而不流,在于筋则屈不伸,在于肉则不仁,在于皮则寒”。《金匮要略》记载“中风历节病”的病理为“筋伤”、“骨痿”,临床主要表现为“历节痛,不可屈伸”,近似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理和临床特点,并组合了甘草附子汤、桂枝附子汤、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剂。清代王清任《医林改错》提出瘀血致痹学说,治身痛逐瘀汤等方,别具一格,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痹病理论。现代中医对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认识与古代基本一致,多数医家认为本病的特点是“本虚标实”,故多以补肝肾、强筋骨、补益气血以治其本,祛风散寒胜湿、活血通络止痛以治其标。 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》将其证候肾虚髓亏、阳虚寒凝、瘀血阻滞3型,种分类方法为临床所广泛采用。王少山等主张分期辨证,初期证多瘀血阻络,中期证属肝肾亏虚,后期多为气阴两虚。刘洪旺等将本病分为3型论治:气滞血瘀型选用身痛逐瘀汤加减,药用桃仁、香附、乳香、泽兰、五灵脂、红花、地龙、没药、蜈蚣、归尾、川芎、川牛膝;寒湿痹阻型以当归四逆汤加独活寄生汤加减,药用当归、地黄、独活、川牛膝、茯苓、泽泻、威灵仙、桂枝、芍药、秦艽、防风、细辛;肝肾亏虚型用六味地黄汤加减,药用枸杞、杜仲、熟地、川牛膝、鹿角胶、茯苓、泽泻、当归、山药、菟丝子、柴胡、白芍。刘向前等对湖南省12家医疗单位1997年1月~2003年12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892份中医住院病历进行表格调查,结果共诊断出45种证候类型,常见的证候类型:寒湿阻络证、气滞血瘀、肾虚髓亏证、湿热痹阻证。复合证型,以肝肾亏虚或肝肾阴虚为基本证,与其他证组合而成。 专方加减治疗 曹向阳等自拟壮筋活血汤治疗,从整体观念出发,将其当作全身性疾病治疗,围绕肾、肝、脾三脏立法组方,以滋补肾阳为基础,温煦肢节、气化水湿,同时从“肝肾同源”、“肝主筋”理论出发滋补肝阴、柔筋利节。脾肾密切相关,脾阳得肾阳之助,能化湿通络,配合活血化瘀药物可祛瘀通脉,使气行得畅,疼痛缓解。严培军等从痰瘀水湿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76例,用川芎、鸡血藤各15 g,丹参、红花、半夏、茯苓、陈皮、白术各10 g,白芥子6 g;疼痛甚加制川乌、制草乌;肿胀甚加泽兰、泽泻;偏气虚加黄芪、党参;血虚加当归、白芍;寒盛加威灵仙、桑寄生;湿盛加薏苡仁、虎杖。每日1剂,水煎服,2周为1疗程。治疗1~3个疗程后,临床治愈62例,好转106例,未愈8例,总有效率为95.45%。许书亮等自拟骨炎汤,以骨碎补、补骨脂、五加皮、熟地、威灵仙、川牛膝为基本药物,屈伸障碍明显者加地鳖虫、僵蚕,疼痛剧烈者加制川乌、独活,肿胀明显者加泽兰、汉防己地龙,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58例,总有效率达89.2%。黄肖华等以逍遥散为底方,肝气郁结型给予柴胡、当归、白芍、茯苓、桃仁、红花、牛膝、木瓜、羌活、防风、蜈蚣等;肝气郁结并湿热型以柴胡、当归、白芍、茯苓、桃仁、红花、牛膝、木瓜、羌活、防风、蜈蚣、丹皮、栀子等。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4例,结果临床控制19例,显效22例,有效10例,无效3例,总显效率75.9%,总有效率94.4%。 针灸推拿治疗 针刺采用斜刺阳陵泉、阴陵泉、血海、梁丘4穴,手法为平补平泻。周光辉将10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、对照组各50例,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,对照组采用超短波配合中频电疗治疗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膝痛程度积分、膝关节功能评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,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。陈玉玲等取肾俞、足三里为主穴,配以梁丘、阴陵泉或血海、阳陵泉,采用穴位注射疗法,根据病情交替使用当归注射液、鹿茸注射液、复方夏天无注射液等。师彬等采用推拿正骨方法,如理筋手法、骨盆矫正、髋膝联动法,并结合阳性点复方活血膏贴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57例,取得较满意疗效。张贺民采用按摇膝眼法,先予以循经点穴,疏通经络使气血通畅,再施以局部按摩,按摇膝眼等手法使局部粘连得以松解,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。 |